9月26日5時26分將迎來年度最小蛾眉月。天文科普專家表示,如果天氣晴好,25日和26日傍晚日落后至月落前,感興趣的公眾可賞這輪“新月吐蛾眉”。
中國天文學會會員、天文科普專家修立鵬介紹,在農歷的每個月里,月球的視形狀都有周期變化,這就是月相。月球在一輪完整的月相變化周期中,會呈現(xiàn)出“新月”“蛾眉月”“上弦月”“盈凸月”“滿月”“虧凸月”“下弦月”“殘月”等形態(tài)不同的月相。

這是2021年累計用時3個月拍攝完成的農歷初二到二十九的“月相全家福”。(楊婧 攝)
蛾眉月在農歷上半月和下半月會各出現(xiàn)一次。第一次是在新月和上弦月之間,第二次是在下弦月和新月之間,也稱“殘月”。“這兩次蛾眉月都呈彎月形,纖細的弧度,宛如女子細長的眉毛,但朝向相反?!毙蘖Ⅸi說。
所謂“年度最小蛾眉月”,指的是月相為蛾眉月時,月球同時運行至遠地點附近,此時蛾眉月的視直徑較小。修立鵬說,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,在運行過程中距離地球時遠時近,最遠時超過40萬公里,最近時則不到36萬公里,兩者相差約5萬公里。當月球運行到遠地點附近時,形成的蛾眉月被稱為最小蛾眉月,反之,當月球運行到近地點附近時,形成的蛾眉月則被稱為最大蛾眉月。

2024年8月7日,在北京北海公園拍攝的蛾眉月。(鐘奕 攝)
如果把本年度的蛾眉月按照大小“排排個兒”,4月1日的蛾眉月是最大的,9月26日的蛾眉月是最小的。
修立鵬建議,25日和26日的月相變化不大,這兩天日落時分,感興趣的公眾可朝向西南方向觀測,彎彎的蛾眉月像一個反寫的英文字母“C”。

2021年9月8日,在新疆哈密大海道拍攝的蛾眉月。(王俊峰 攝)
人們觀測蛾眉月時會發(fā)現(xiàn),除了明亮的部分外,陰暗的部分同樣隱約可見,這是為何?“月亮本身不會發(fā)光,明亮的部分是月亮對太陽光的反射,而陰暗的部分也會被地球反射的太陽光照亮,只不過經過多次反射以后亮度不是很高,這種現(xiàn)象被稱為‘灰光’‘地照’或‘新月抱舊月’。如果使用相機或手機拍攝,灰光部分的月球地貌也會清晰可見?!毙蘖Ⅸi解釋說。
(責任編輯:梁艷)